新季中晚稻收購高峰已過,托市收購期限臨近,距離中晚秈稻托市收購結束不足1個月,距離粳稻托市收購結束不足2個月,整體收購進度已開始放慢,收購量同比小幅減少。
收購進度放緩 收購數量偏低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主產區累計收購新季中晚稻6338萬噸,同比減少464萬噸,減幅6.82%。其中,湖北、安徽等14個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秈稻2936萬噸,同比減少45萬噸,減幅1.51%;黑龍江等7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3402萬噸,同比減少419萬噸,減幅10.97%。
雨雪等天氣不利于運輸,農戶惜售心理逐漸增強,基層新糧購銷節奏將逐漸放慢,預計春節前中晚稻收購進度將進一步放緩,2018年產中晚稻收購總量難以超越上年。
稻谷新陳交接 價格震蕩調整
受節日消費旺季帶動,加上各級儲備輪換購銷活動逐漸展開,陳稻購銷活躍度增加,帶動稻谷價格震蕩調整,品種間價格走勢分化。
早秈稻區域供需不平衡,價格漲跌互現。湖南早秈稻受劃轉稻谷集中銷售沖擊,短期供應量大幅增加,需求有限導致價格快速回落。截至1月8日,益陽圓粒早稻收購價2160元/噸,周跌40~80元/噸;長粒早稻收購價2100元/噸,周跌20~100元/噸。廣東市場早秈稻糧源偏少,加上地儲補庫抬價收購,帶動早秈稻價格小幅上漲,廣州早秈稻收購價2700元/噸,周漲40元/噸。江西市場需求回暖,帶動早秈稻價格穩中上漲,南昌圓粒早秈稻收購價2060元/噸,長粒早秈稻收購價2020元/噸,均較上周上漲20元/噸。
中晚秈稻集中收購逐步進入尾聲,加上春節臨近,短期市場需求有所回升,帶動新陳糧源價格小幅上漲。截至1月8日,湖南長沙新季中晚秈稻價格為2520元/噸,江西宜春為2520元/噸,均與上周持平;廣東清遠2740元/噸,周漲60元/噸。新稻市場主要受托市收購政策影響,價格漲幅有限,陳晚秈稻市場需求受節日帶動,價格上漲明顯。湖南長沙2160元/噸,周漲60元/噸;江西宜春2200元/噸,周漲100元/噸;廣東清遠2040元/噸,周漲20元/噸。
粳稻托市收購持續推進,托市收購區域價格相對堅挺,非托市收購區域供需相對寬松,短期市場價格穩中下跌。黑龍江建三江新稻收購價2600元/噸,安徽巢湖2600元/噸,均與上周持平;遼寧盤錦2920元/噸,周跌20元/噸,短期市場需求減少,存貨處于飽和狀態,導致價格較前期有所下降;江蘇鹽城地儲輪換采購結束,加工企業需求量不大,導致新陳粳稻價格均出現下跌,其中新季粳稻收購價2700元/噸,周跌50元/噸,陳粳稻收購價2600元/噸,周跌20元/噸。
節日備貨增加 大米穩中略漲
春節臨近,貿易商備貨增加,帶動大米走貨好轉,終端大米銷售價格穩中略漲。截至1月8日,湖南長沙普通晚秈米批發價3560元/噸,周漲40元/噸;江西南昌3500元/噸,與上周持平。湖南岳陽優質大米“黃華占”出廠價4200元/噸,周漲50元/噸。黑龍江齊齊哈爾普通粳米批發價3880元/噸,周漲20元/噸;安徽蕪湖3640元/噸,與上周持平。
節日旺季消費較往年推遲,對大米市場的帶動作用也弱于往年,后期經銷商備貨積極性仍有可能提高,米價仍可看漲。
加工利潤微薄 米企開機偏低
受托市收購支撐,中晚稻價格相對堅挺,而米價一直低位運行,稻強米弱格局仍較突出。在稻谷市場去庫存背景下,米企入市意愿較低,多數處于半開半停狀態,部分中小型米企甚至常年停產。開機生產的米企加工利潤微薄甚至虧損,黑龍江東部地區停產現象十分突出,整體開機率不足15%。
據中華糧網監測,當前,黑龍江建三江地區粳稻加工成本:出米率69%粳稻收購價2660元/噸,雙拋雙選大米出廠價3700元/噸,碎米2000元/噸,白米2500元/噸,油糠1500元/噸,稻殼加雜質約220元/噸。經測算,米廠理論加工利潤約18元/噸。
新陳價差縮小 拍賣效果減弱
截至1月7日,早秈稻拍賣共計進行2次,成交量不足1萬噸。1月3日2015年至2017年產政策性早秈稻投放50.39萬噸,全部流拍;1月4日2013年至2014年產政策性早秈稻投放35.52萬噸,實際成交0.66萬噸,成交率1.85%,成交均價2000元/噸。
下周政策性早秈稻拍賣時間繼續調整為周二和周四,周度投放量為85萬噸。1月15日計劃拍賣2013年至2014年產最低收購價早秈稻35萬噸,其中2013年產早秈稻僅0.63萬噸;1月17日計劃拍賣2015年至2017年產最低收購價早秈稻50萬噸。
(文章來源:糧油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