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4月十大糧農新聞

                發布時間:2019-05-06 09:19:00

                2018年我國玉米首次出現年內產不足需

                 4月23日,由中國淀粉工業協會聯合艾格農業、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光大期貨在安徽蚌埠共同發布了2019年《中國玉米市場和淀粉行業年度分析及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2018年繼續降低玉米補貼,引導玉米種植面積的減少;與此同時引導玉米深加工產能增加,使得需求快速增長。并在2018年度首次出現當年玉米產不足需的情況,去庫存效果明顯。2018年繼續對東北玉米深加工企業進行補貼,但補貼額度相應減少,主要在于促使新產玉米的就地加工轉化,刺激消費需求的同時降低庫存壓力。大力推廣燃料乙醇發展,玉米深加工產能繼續提高。自2018年開始新建的玉米深加工項目陸續投產。玉米深加工產能的增加直接導致新玉米上市后企業高價搶購玉米,直接抬高了生產成本,新建項目一投產便陷入經營虧損的困境。我國玉米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的供求狀態,預計后期玉米深加工產能過剩問題將再度顯現。2018年臨儲玉米累計成交1億噸,比去年增加4200余萬噸,臨儲玉米庫存已降至1億噸以下,成為影響市場供給的重要力量。

                《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下降,產量略有減少,種植收益低于上年,也低于大豆種植收益;玉米進口量增加,但替代品進口規模下降,消費量同比增長8%至2.62億噸;玉米價格震蕩上漲,全年均價高于去年約10%。

                《報告》預測2019年受政策、市場和天氣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預計玉米面積保持穩定,進口量將有明顯增長,消費總量變化不大,庫存繼續下降,但供求格局仍相對寬松,玉米市場價格將整體高于上年。

                點評:實際上,2018年玉米首次出現年內產不足需已不是新聞,而是去年一直以來國家權威信息機構的預估,并且為市場所接受、消化的信息了。這個報告只不過作為回顧和年度總結再次指出了這個事實,因此其對市場的利空影響較小。報告進一步作出“2019年玉米整體價格預期回升”的判斷,這或許對當前多空交織的玉米市場更有指示意義。

                十年罕見豬周期引發通脹擔憂

                “總的來講,疫情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睂τ谧?018年8月暴發的非洲豬瘟疫情,4月23日,在介紹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時,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俊勛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嚴峻形勢的表現是,在不足9個月內,除港澳臺地區以外,疫情已經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敖刂两衲?月22日,中國共發生了129起非洲豬瘟疫情。目前,疫情累計捕殺生豬達到102萬頭。”王俊勛說。4月17日,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專家初步預計,下半年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可能超過70%。非洲豬瘟疫情對中國生豬產能的影響,在今年春節過后,已經開始顯現。豬肉供給快速下滑,豬價在3月出現淡季抬頭。受食品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 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時隔3個月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重回“2時代”。由于即將到來的夏季是非洲豬瘟疫情的高發時節,在為非洲豬瘟防治帶來挑戰的同時,豬價也很可能加速攀升,繼續推高CPI。

                在不足9個月內,我國已發生129起非洲豬瘟疫情,除港澳臺地區以外,疫情已經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疫情形勢嚴峻。造成3月豬肉價格上漲,進而導致3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華創證券分析師周冠南、陳靜預計年內豬肉價格累計將上漲44%。

                點評:豬肉價格上漲導致出現通貨膨脹的擔憂在近10年來首次出現。不過,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恩格爾系數從“5字頭”進入“2字頭”,2017年首次降至30%以下,第一次進入聯合國劃分的20%至30%富足區間,食物在總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斷縮小,豬肉價格大漲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也在減弱。此外,可替代品的增多和利用國際市場調節的能力增強也為我們提供了更大的調控余地。

                2019年吉林、黑龍江大豆補貼大幅高于玉米

                近日,吉林省財政廳、省發改委和省農業農村廳聯合下發《關于2019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有關事項的通知》?!锻ㄖ分赋觯?019年,我省繼續對市縣給予補貼,玉米生產者補貼水平為86元/畝,較2018年下調8元/畝;大豆生產者補貼水平為265元/畝,較2018年提高41元/畝。

                通知指出,各市縣依據省里核定的補貼額度,根據地域種植特點、玉米大豆未來預期收益比較、區域產業發展等實際情況,在尊重市場規律和農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效益優先的原則,合理確定本市縣對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在鼓勵大豆種植的同時,保持玉米優質產區產能的基本穩定。

                4月12日,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發布消息,2019年黑龍江省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不超過270元。2019年,黑龍江省將在上年基礎上適當提高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以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不超過270元。具體補貼標準由省里根據國家下達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總額和玉米、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等因素統籌確定。

                點評: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實施的“差別化”補貼,意味著“增大豆減玉米”的種植結構調整仍將繼續深化。據農業農村部意向調查表明,“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玉米結構調整成果將繼續鞏固,市場緊缺的優質稻谷、專用小麥、優質飼草等面積有所增加,大豆、油菜等作物面積增加。

                2018年中國飼料總產連續八年世界第一

                4月18~20日,2019中國飼料工業展覽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李德發在致辭中表示,2018年我國飼料工業總產值達8870億元,飼料總產量達2.28億噸,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約占全球總產量的1/4,在世界飼料產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8872億元,同比增長5.7%;總營業收入8689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飼料產品產值7869億元、營業收入77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6.2%,增速與上年相比有較大幅度提高;飼料添加劑產品產值944億元、營業收入8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5.3%,增幅比上年大幅收窄;飼料機械產品產值59億元、營業收入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1.1%,發展態勢平穩。

                全國飼料總產量22788萬噸,同比增長2.8%,產品類別和品種結構呈現不同漲跌趨勢。從類別看,表現為“一增兩降”。其中,配合飼料20529萬噸、同比增長4.6%,濃縮飼料1606萬噸、同比下降13.4%,添加劑預混合飼料653萬噸、同比下降5.1%。從品種看,表現為“豬弱禽強、水產反芻快漲”。其中,豬飼料9720萬噸、同比下降0.9%,蛋禽飼料2984萬噸、同比增長1.8%,肉禽飼料6509萬噸、同比增長8.2%,水產飼料2211萬噸、同比增長6.3%,反芻動物飼料1004萬噸、同比增長8.9%,其他飼料360萬噸、同比下降10.7%。

                飼料工業體系日益完善,產品已覆蓋了所用畜種,各類飼料添加劑都實現了國產化,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迅速提高,產業規?;胶图卸戎鸩教嵘?,32家年產100萬噸以上的企業集團產量占總產量的57%;11個省份飼料產量超過千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75%。飼料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業態日新月異,酶制劑和微生物制劑等生物飼料產品發展勢頭強勁,藥物飼料添加劑產品退出已提上日程,綠色發展成為行業共識。

                點評:中國飼料產量繼續位居全球之首。年初,奧特奇發布“2019年全球飼料調查報告”,全球飼料產量首次超過11億噸,而中國保持全球飼料生產領導者地位,比美國飼料產量高1000萬噸。我們看到,除了產量大之外,飼料產業結構也在優化調整,企業的實力在不斷增強,更有信心應對全球經濟、貿易風險,以及非洲豬瘟等挑戰。

                全球谷物預報基于中國數據大幅上調

                近日發布的一份聯合國基準報告指出,由于谷物、植物油和糖類報價下跌抵消了乳制品價格的上漲,3月份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總體保持穩定。糧農組織谷物價格指數本月下降2.2%,主要原因為小麥和玉米生產大國出口供應量充裕、收成前景良好導致二者價格下跌。國際大米價格3月溫和走強。 

                同樣于近日發布的還有《谷物供需簡報》,其中按照中國公布的2007至2017年最新數據,大幅上調了全球谷物產量、利用量和庫存量估計數。

                中國2017年農業普查提供了更高質量的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數據。2018年10月,中國國家統計局基于此發布對小麥、玉米、大米及其他商品歷史產量估計數的官方修訂結果。最新數據顯示,自2007年開展普查至2018年的11年間,谷物總產量較此前報告的數字增加約3.12億噸,其中增量的80%源自玉米。

                目前尚無中國谷物利用量和庫存量的官方修訂數字,這形成一大挑戰,促使糧農組織和20國集團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AMIS)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及來自其他機構及私營部門的專家密切合作,共同對中國谷物余量和飼料用量估計數開展了重大審議。

                此舉使糧農組織將2018/19年中國谷物飼料用量預測值由1.82億噸上調至1.94億噸。中國谷物結轉庫存量上調7800萬噸,達到4.22億噸。其中大部分調整與玉米有關。編制連貫一致的系列數據過程復雜,這意味著中國谷物供需量將繼續受到密切關注,且仍有可能進行調整。

                點評:中國糧食產量的大調整,引發包括美國農業部、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多個國際權威機構的先后“巨震”,這也算是我國對全球糧食影響力的一種體現了。不過,要進一步提高“話語權”,打造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據中心”迫在眉睫。

                騰訊與中糧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4月19日,騰訊與中糧集團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在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智慧地產、智慧零售、智慧黨建與扶貧和智慧辦公等多個領域合作,將中糧集團在產業、資本、管理等方面優勢與騰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相融合,共同推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呂軍表示:“作為國際一流的全球布局、全產業鏈農業及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建立了農糧、食品、金融和地產四大主營業務。在全球化和業務多樣化的背景下,中糧集團積極推動業務積極轉型升級,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希望借助此次與騰訊達成全面和深入戰略合作,進一步推動產業的數字化升級?!?/span>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騰訊在明確深耕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的戰略之后,充分利用互聯網運營經驗以及云、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以數字化助手的定位,在已有合作基礎上,為中糧集團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戰略級支持?!?/span>

                本次簽約后,雙方將對各個產業領域進行數字化升級。在智慧工業、智慧農業領域,雙方將共同推進工業和農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深度合作,依托騰訊云服務的技術優勢,高效預測各類農作物產量,共同打造中糧集團國內外糧食商情分析和決策平臺,全面推動中糧集團在生產工藝優化控制、經營管理決策以及風險管控等方面的智能化和數字化升級。同時,雙方將探索聯合搭建“食品行業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鏈,打造成為具有食品行業影響力的智能制造服務產業。

                點評:國企和民營巨頭,傳統糧商和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從體制到產業的混合與交融會產生什么樣的變革力量,值得期待。

                張務鋒督導巡查政策性糧食庫存大清查工作

                4月17日至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務鋒帶隊,代表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部際協調機制,實地督導巡查黑龍江、遼寧兩省大清查工作。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盧景波參加督導巡查。

                張務鋒一行察看了部分儲備庫點,詳細詢問政策性糧食庫存制度規范、安全管理和清查進展、發現問題及整改情況;聽取兩省大清查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并提出希望要求。

                張務鋒指出,開展糧食庫存大清查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要充分認識開展大清查是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有力舉措、加強糧食儲備管理的必然要求、健全糧食庫存監管長效機制的迫切需要,提高站位、準確定位,進一步增強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張務鋒強調,黑龍江、遼寧兩省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庫存規模大、類型多,地位舉足輕重。兩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清查工作,省級協調機制及其辦公室主動作為、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各地各有關部門通力協作、積極行動,大清查工作扎實有序,取得了積極進展成效。

                張務鋒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認真落實大清查工作方案,按照突出重點、全面清查,敢于擔當、動真碰硬,壓實責任、加強指導,用好數據、放大效應,正確引導、維護穩定的要求,從嚴從實做好大清查各項工作。要大力發揚斗爭精神,做到有倉必到、有糧必查、有賬必核、查必徹底、全程留痕,不走過場,不回避矛盾。要加強協同聯動,整合工作力量,嚴肅紀律規矩,查清查實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向黨中央、國務院交一本實實在在的“明白賬”。

                點評:本次糧食庫存大清查絕非“雷聲大雨點小”。從上到下都嚴陣以待,要摸清家底確保糧食安全。

                浙江2019稻谷最低收購價比國家高3元/百斤

                近日,為最大限度穩定浙江省糧食生產,保持種糧農民收益的基本穩定,經省政府同意,今年浙江省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三等)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23元、129元和133元,保持去年水平不變,比國家公布的高出3元。

                為落實糧食收購政策,省財政對按訂單向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交售省級儲備稻谷和小麥的種糧農戶、家庭農場、糧食專業合作社社員及合作社聯合社給予獎勵,其中小麥每50公斤獎勵30元,每畝最高獎勵150元;早稻谷每50公斤獎勵30元,每畝最高獎勵240元;晚稻谷每50公斤獎勵20元,每畝最高獎勵180元。

                此外,在糧食種植大戶貼補、耕地地力保護支持、訂單良種獎勵、綠色高質高效發展、糧食生產功能區提標改造、糧油全產業鏈環節農機購置補貼、糧食政策性保險、金融支持服務以及推動社會化服務和化肥使用定額制、農藥購買實名制等方面還會出臺相應重農穩糧政策,為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夯實基礎。

                點評:今年浙江2019年稻谷最低收購價仍然比國家高3元/百斤,與去年一樣。國家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執行區域是主產區,其他地區則根據具體情況由各省決定是否啟動,一般而言,銷區的稻谷收購價高于產區,要么像廣東這樣,通過地方儲備的采購來支撐價格,要么像浙江這樣,連續以高于國家標準的價格來收購。

                商務部對美DDGS繼續雙反措施進行復查

                2017年1月11日,商務部發布2016年第79號和第80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實施期限自2017年1月12日起5年。

                2019年2月28日,美國谷物協會向商務部提交了《關于對進口至中國的美國干玉米酒糟終止征收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的請求》,請求商務部考慮中國市場發生的重要變化以及中國的公共利益,申請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所適用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進行復審調查,終止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根據商務部要求,美國谷物協會于2019年3月29日補充提交了相關證據材料。隨后,商務部就收到復審申請事宜通知了國內產業,并向其轉交了復審申請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四十九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商務部決定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開始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所適用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進行復審。

                點評:啟動對美DDGs繼續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的必要性進行復審,這被市場視為利好,受此提振,大連玉米全線走弱。不過,是否真的會終止雙反措施,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雜交水稻幫助發展中國家保障糧食安全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不斷創新突破,在全球種植面積日益擴大,不僅讓中國人端穩了飯碗,也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指出,迄今中國雜交水稻在海外的推廣面積已達700多萬公頃,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利用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提高糧食產量。其中,越南、菲律賓、緬甸、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尼日利亞、馬達加斯加等國已實現雜交水稻的商業化生產。

                1974年,以袁隆平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育成世界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并研制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目前,雜交水稻在中國的年種植面積超過2.4億畝,居于世界第一,產量約占水稻總產的65%。

                雜交水稻在保障中國14億人糧食安全的同時,也在緩解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糧食供給短缺狀況。1980年,中國雜交水稻開始走出國門。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框架下的“南南合作”項目中,中國向非洲、亞洲、南太平洋等地區的28個國家和地區派遣農業專家和技術員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中國農業專家不僅向當地提供雜交水稻技術支持與指導,還與當地科學家進行合作,培育適宜當地生態環境的雜交水稻品種,增產效益十分顯著。

                點評:中國雜交水稻在全球的影響力日漸增強,對于一些國家而言,在還沒有解決“量”的問題時,雜交水稻對產量的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而當前我國處于高效提質的階段,水稻種子應更注重“質”。1996年之后,我國雜交水稻種子雖仍主導市場,但占比卻逐年下降。不過,隨著兩系雜交稻優質品種的推廣,或將重新占領新的市場。

                (文章來自: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_中国一级毛片特级毛片_小sb是不是欠c流了那么多_α片毛片免费看

                          <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