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面粉企業陸續停工停產,其小麥市場采購基本停止。
由于后期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面臨較大的下調概率,且庫存數量高企,使得市場主體對后期麥價走勢預期不樂觀。
近年國內小麥總體產量大于需求量,年度結余主要以政策性庫存為主。隨著國內小麥市場化進程加快推進,政策“去庫存”及“降成本”對麥價階段性走勢影響力度加大。
總量供給充裕 品質難以滿足
2006年至2018年國內小麥產量連續超過1億噸,國內麥市供需整體呈現寬松格局,但依然存在嚴重的生產不能滿足加工業和消費者需求的“品種、品質、品牌”問題,部分品種需要依賴進口。
2018年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進口美麥數量同比大幅下降,但進口加拿大小麥數量同比大幅增加。
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小麥進口量為310萬噸,同比下降29.9%。
國家臨儲小麥雖庫存數量高企,但能有效滿足面粉加工企業質量要求的數量大打折扣。需求端的明顯變化,導致多年來小麥生產因重產量及不利天氣頻發所帶來的供給端結構性矛盾凸顯,普通糧源供給過剩與質優糧源供給不足并存。
由于2018年夏收期間河南、湖北、安徽局部地區受降水過程影響,雨后收割的小麥中芽麥數量多于上年,部分發芽率較高的小麥只能用于飼料生產。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8/2019年度小麥飼料消費為180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300萬噸,增幅20%;小麥工業消費為120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250萬噸,增幅26.3%。
主動適應市場 政策加快調整
小麥最低收購價由2006年的0.69~0.72元/斤提高至2014年的1.18元/斤。在連續4年保持不變后下調,2018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1.15元/斤,2019年產1.12元/斤。
小麥市場化收購比例不斷提高,優質優價特征日益顯現。2018年以來,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累計下調110元/噸,預計2019年國內將繼續完善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尤其是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政策。據統計,截至1月下旬,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量為7275萬噸,同比下降535萬噸,其中蘇皖豫地區庫存占比達88.03%。
區域價差縮窄 制約跨區流通
2018年春節后,隨著國內麥市購銷逐步恢復正常,面粉加工企業加大小麥市場采購力度,在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明顯下調及面粉加工企業開工率同比偏低制約小麥加工需求的情況下,面粉加工企業小麥市場采購議價能力明顯提高;流通市場小麥供給壓力較大,政策性小麥與市場化小麥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價低質差小麥因其成本優勢以及優質小麥因其品質優勢相對受用糧主體青睞;而普通小麥則因其市場供給數量大且價格不低,導致持糧主體市場銷售壓力較大。
部分糧庫為加快小麥銷售進度,適當調降小麥出庫價格,優質小麥與普通小麥之間的價差處于高位。區域間小麥價差縮窄進一步制約跨區域流通,國內麥價重心整體趨于下降。
結構矛盾持續 影響市場購銷
隨著國內面粉企業陸續停工停產,其小麥市場采購基本停止,國家臨儲小麥周度成交數量趨于低迷態勢。由于后期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面臨較大的下調概率,且庫存數量高企,這使得市場主體對后期麥價走勢預期不樂觀,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市場購銷策略。
在國內小麥年度內產量大于需求量的情況下,主產區小麥托市收購量大幅下降甚至不啟動,很大程度上將加大產區小麥市場化收購壓力,持糧主體銷售節奏與收購主體采購力度之間的博弈,對麥價階段性走勢影響加大,同時,市場化收購力度不足將使麥價上行動力明顯弱化。在面粉加工企業需求改觀有限且受制于成本壓力的情況下,供給端變化對麥價影響程度加大。